超级对话李家庆:保持科技基因,加强前瞻性布局

2022.11.24

以下文章来源于好买财富 ,作者好买股权母基金

当前环境下,君联的投资节奏和策略有哪些变化?如何判断伪风口、伪需求、伪项目,如何区分良币、劣币?如何看待新能源、半导体等热门投资领域的变化和新机会?君联如何保持强科技的属性?在2022好买财富股权投资年度峰会超级对话环节,好买财富董事长杨文斌与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谈。

杨文斌:股权在现阶段特别具有配置的价值,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有四种钱:1.流动性的钱:现金、存款、货币基金,1天到1年之内流动的钱。2.战术性配置:股票资产、债券类资产、CTA、量化对冲,流动性是1-5年。3.战略性配置:股权的产品,像PE产品基本上一投下去是5-10年的,属于个人资产配置当中战略性的配置。4.永生性的产品:比如家族信托、保障性的保险,解决的是20、30年甚至生命消失之后永续的问题。不同的钱有不同的配置策略,在今天投资预期相对混乱的时候,对5到10年股权投资的意义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规避短期半年、一年甚至3到5年短中期的投资风险,直奔未来。

我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我看别人下围棋,当初我对围棋一知半解,两个人交手总在一个区域厮杀,突然发现一个人把棋落到非常远的角落。当时我看不明白,现在看起来其实近距离的搏杀就是战术性配置,远距离的布局就像PE投资一样,是战略性举动,最终可能连成一片,形成宏观战略。

杨文斌:回到主题。我们看到,过去1-2年整个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很大。从去年中期开始到现在,整个一、二级市场总体来说比较低迷,请问君联在当前环境下,今年投资节奏如何?在整体投资战略方面是否有遇到大的挑战?

李家庆:君联更多还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理性、务实地来对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来做一定的调整。调整幅度有多大?站在君联角度,2022年和2021年同比,我们总体资金配置减少大概10%,投资数量的角度来说大概减少20%。

在这些投资项目里,既有老项目的追加投资又有新增项目,老项目的追加投资占60%,新项目投资占40%。越是在模式切换和相对波动大的时候,我们越会加大对于过去2、3年时间里,相对发展稳定、内部运作管理出色的已投项目的追加投资。对于新项目,我们在降低投资数量的同时,对单项目的投资额度也在加大。在判断项目时,我们越发注重企业应对过去2-3年波动期的战略和结果,关注其是否能用正确的心态和有效的战略来面对未来新的模式切换和挑战,这些考量因素也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单项目投资额度的大小。

杨文斌:新能源是国内PE投资比较重要的领域。放眼全球,中国在整个新能源领域也能占据一席之地。经过这几年行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增速预计放缓。请问未来君联是否会减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而加大在其他的领域投资,比如储能、风电、氢能、钙钛矿等相关概念?

李家庆:刚才提到的行业,比如在储能、综合能源管理、综合电网、回收、下一代新能源,包括氢能、高能锂电池等领域,我们已经进行提前布局。如文斌总所说,锂电本身已经过了概念导入期、初期的发展阶段,基本产业格局形成,产业链也相对比较稳定。后面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刚才我所说的产业周期和地缘政治的问题。领先的企业在不断扩产、不断往外走,也会持续在细分的赛道上进行布局。

作为一级市场的基金管理人,一定不能盲目扎堆挤在当下的热点领域,实际上很多头部企业已经完成了整体的产业布局。那么再下一步是什么?这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确实,现在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后续车厂竞争会非常激烈,我们更多想的是寻找下一步智能化建设中的发展机会。

杨文斌:谢谢家庆总,关于新能源还有一个问题,记得我一位好朋友第一次开新能源车时说,自己感觉不是开汽车,而是在开一部巨大无比的手机。市场上也有一种说法,电动化是新能源车的第一步,智能化才是支持未来新能源车更广阔的、关键的一步。想请教一下新能源车在智能化方面会有哪些大的投资机会?

李家庆:大家平时从媒体、从研究报告就可以看到一些信息,如汽车互联网从分布式、域控制到总体的中心化控制结合域控制的方式。汽车像手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数据,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不断突破,甚至可以把汽车变成第四空间、第五空间。事实上,这个发展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也会导致我们经常把相对中远期的东西看得非常近,却忽视了实际离我们非常近的东西。

从君联的角度来说,下一步更多是在现有的终端电化基础上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包括从去年开始的ADAS,像我们投资的纵目科技、木牛科技等项目,更多是先把电化之后的部分稳定下来,再考虑后续更高智能的、无人化的问题。自动驾驶方面,还是要客观理性来看,L2-L3的推进过程中还有大量工作要落实。尤其是作为中国企业,在展望未来之前,首先要把今天电化之后的任务夯实,在这方面我们还“道阻且长”,再包括辅助驾驶和混动的问题,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大,并不是简单说纯电就可以“一统江湖”。另外还需解决产业链本身完善的问题,这个补齐的过程我觉得需要3-5年的时间。

君联既然已经抓住了第一阶段的电化的机会,现在我们关注的点,无论是设备、材料还是核心部件、传感器,恰恰是要把之前的很多东西进一步补强,把产业链铺全,所以企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换言之,我们也依旧会把握住好的投资机会。

杨文斌:关于半导体的投资,请教两个问题。一是半导体在这一轮国产替代投资的一众企业当中,不乏非常优秀的项目,也有一部分滥竽充数。君联如何判断伪风口、伪需求、伪项目,如何区分良币、劣币?

李家庆:现在几乎每个投资人都在问半导体是否还能做。君联认为,第一,还是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半导体行业。整个中国的半导体在成熟制程和中低端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封装、测试、设备等领域,所以现在还是在补齐的状态,相应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中高端相对先进制程的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可能会拉大。在国内二级市场上市的大部分半导体公司,都是在补齐中低端和成熟制程的领域,相应来说估值的合理性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所以在做投资决策前,被投项目的估值要相对合理。

第二,在一些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的领域提前布局,比如在前三年我们投了大量新的体系架构下的概念。无论是半导体IP还是新的芯片技术,包括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君联都有涉足。对于同样是在补齐补全相对成熟制程、中低端制程的过程中但有望比较快形成突破的技术路线,我们还在加大力度在做投资和研究。

第三,在一些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之下差距不那么大的细分领域,比如光量子计算领域,我们也投了几个项目,也结合不同的情况设置我们的投资策略。第一种情况是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会投一些平台型的公司?因为如果是成熟制程和中低端方向,更多是比拼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的能力,而不是比拼单一技术或产品。第二种是我们非常关注它的应用场景,如果没有相对成熟的场景和抓手,只是在一个概念上进行进口替代,要做一些先进制程或者是大芯片,风险还是相对比较高的。相反,RISC-V也好,包括量子计算、光量子计算的领域当中,我们会适度做前瞻性的布局。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既不应过于悲观,也不该盲目乐观。用一种相对平常的心态,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比较合适。

杨文斌: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在半导体方面采取了很多“卡脖子”政策。今年10月份,对美籍人才不能在中国半导体企业担任职务的政策,会不会造成中国现在半导体企业遭遇大面积猝死,或者面对严重的人才短缺情况?

李家庆:目前来看,对于初创企业、专注在先进制程的企业和具体应用场景尚不清晰的企业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对于刚才我所说的相对成熟制程、中低端的领域或者一些特殊应用场景,比如在军工,比如云端服务器的B2G领域,我们认为冲击不大。而且在这些领域里,本身更多是要求安全性、可靠性,对于功耗、面积、单芯片效率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我觉得还是有非常多值得投资的项目。

目前我们在半导体领域所看到的,存在一定阶段内的高维打低维的方式。比如在一些新的体系架构(RISC-V、3D先进封装、Chiplet小芯片等领域),通俗一点说可以用90分的技术,去做一些70、80分的事情满足现在的大部分应用需求,并且这个需求的市场非常庞大,而不是说我偏要用高维的技术,去做一些相对偏消费类的东西,或者强行做到对面积、功耗、效率要求非常高的细分领域。

所以这些政策限制对我们的影响程度,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还是从实业的角度理性来看,到底卡脖子卡到什么程度?举例来说,是To G亦或是To B的产业、云端的还是终端的架构、消费的还是军用的应用。这些问题拆开揉碎来分析,中国的半导体企业有大量工作可以做。而不是说不做一个5nm的AI大芯片出来,整个半导体产业就没有价值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杨文斌:最后一个是有关团队建设的问题。君联的特色非常明显,从创立之初就打下了鲜明的强科技的烙印,一直到现在也都是如此。近两年随着科技发展和外围环境的多重变化,君联团队有没有什么变化?如何能够保持强科技的属性?

李家庆:从组织和团队来说,过去3、4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君联越来越强调“统一领导”。大家都知道君联在过去的21年间,从早期的美元基金逐步延伸到人民币基金,从VC逐步延伸到成长期的投资,从TMT逐步延伸到医疗类投资,过程中也形成了相对独立运作的团队。君联最上层有一个执委会,由我和三位联席首席投资官组成,三位各自负责不同的基金和领域。执委会其实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甚至超出单一基金的IC决策委员会。

之所以做这件事,因为我们意识到今天无论是早期投资还是成长期的投资,越来越强调技术的积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就像刚才我所说的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在智慧电网方面的交叉应用;又如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在合成生物学、数字医疗方面的交叉应用。刚才也提到我们今年加大了单项目的投资额度,因为我们也在选择性用一些我们成长期的基金去追加我们在早期基金所投资的一些优秀项目。而做到上述所有事情,大的前提是整个团队要分工明确,更要强调协同。

在不同的团队间联合投资,以及在垂直行业积累方面能够知识复用,这点对君联作为覆盖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基金管理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君联今天的统一性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未来,是否可以将梯队的建设做好?从70后到80后、90后,而且整个团队本身的技术基因还是要保持下来,坦白说从这几年来说,我们略微更加“舒适”一些,当然日子都是不容易的。回到我们2001到2010年这段时间,就是在投科技、投相对前沿或者实体经济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高度统一之后瞄准我所说的确定性,统一领导、协调整个公司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未来的模式切换期做到步调一致,把我们所制定好的战略能够扎扎实实的落实下去。

在过去20多年的投资实践中,我们也建立了完备成熟的退出组织流程保障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和并购退出的成功经验,并设立“退出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基金整体的退出规划,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我们累计基金退出回款约60亿美元。

杨文斌:现在这个时候,更要讲究思考自己配置的合理性。股权投资作为一个战略性的配置,能够跨越短期的不安情绪直接对未来进行布局,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就像家庆总说的,作为投资者,我们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同时也相信并看到中国企业的力量。谢谢家庆总今天的分享!

李家庆:谢谢文斌总,谢谢大家!